海南州同德縣12萬頭高原型牦?;叵搏@有機產品認證-----記青海航星2013年度提供咨詢服務的同德縣有機認證項目順利通過獲證
2013年秋天,青海航星專業團隊協助同德縣畜牧局,深入實地考察研究同德縣生態草原養殖基地的現場情況,對牦牛養殖的草場,環境以及相關養殖技術進行調研,組織有機標準培訓并協助建立系統的有機管理體系,使其符合有機產品的生態、自然及生物多樣性等生產要求。2013年年底,憑借青海航星多年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咨詢經驗,順利地為同德縣畜牧局的12萬頭高原型牦牛養殖基地申請,北京五洲恒通認證有限公司委派有機專家組現場檢查,并通過現場抽樣檢測評審,最終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。該認證對于同德縣畜牧事業的宣傳和推廣,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應,同時也對我省的明星產品——牦牛的市場推廣具有重要意義。
同德縣畜牧獸醫工作站代表同德縣畜牧局,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建有面積為41754公頃的牦牛養殖基地,主要飼養高原型牦牛,規模達到12萬頭,年出欄量達到4萬頭。牦牛是青海海南州地區的重要資源和優勢畜種,具有很高的經 濟價值。同德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成為繁殖牦牛基地,因此牦牛業成為同德縣的特色產業。
同德縣有機牧場采用天然草原放牧牧羊方式,通過冬夏季草場輪牧放養,本地天然草原無任何工業污染,通過畜禽水質監測、大氣環境監測,養殖環境均能達到要求,飼養過程不喂養含添加劑的飼料,雪災補飼青草飼料也來自放養草原收割,其他綜合有機條件資源如下:
自然條件:同德縣平均海拔3060-1471m,年 降 水 量440毫米左右(mm/年),年平均氣溫-3-0℃(℃),高海拔天然草場,,植被為自然早皮,灌木有海云杉、祁連圓柏、金露梅、銀露梅、小葉錦雞兒等,自然環境很適合高原牦牛繁育生產。同德有機牦牛繁育基地,是在同德高原牦牛種牛場的基礎上進行總體規劃施建?;厥冀ㄓ?/span>2011年5月,管理中心設在河北鄉黃河村,距縣城73公里,位于西久公路沿線,村村通路通電,交通十分便利,信息暢通無阻?;馗采w河北、秀麻兩鄉13個村,涉及牧戶215戶?;匾愿咴降貫橹黧w,以西、北、東部高、南部低,三面環山,一面臨水,平均海拔3800米。園區域內泉水眾多,河流小溪密布,水源充足,純凈無污染,草地資源豐富,植物種類繁多,是得天獨厚的優質有機牦牛繁育區。
草場基礎資源:河北、秀麻兩鄉天然草場總面積為283.6萬畝,共有牧戶3124戶1.34萬人,2011年底存欄各類牲畜34.5萬頭只,其中牦牛19萬頭,占牲畜總數的56%,占全縣牦??倲档?/span>60%,是同德縣最大的牦牛養殖區。種牛場共存欄高原牦牛種牛8493頭,建立核心繁育群215群,其中能繁母牛4222頭、后備母牛1738頭,成年種公牛706頭、后備種公牛1827頭。年繁育良種牦牛能力達2500頭左右?;亟ǔ珊髮⒏采w河北、秀麻兩鄉的18個村1350余戶牦牛養殖專業戶。
養殖技術力量:基地主要技術人員由縣、鄉兩級畜牧獸醫站人員及養殖合作社獸醫人員組成,縣畜牧獸醫站站長兼任基地總負責,選調5名技術人員為基地工作人員,具有大專以上學歷,均為畜牧師以上職稱,長期從事畜牧獸醫工作,對畜種改良、畜疫防治、疾病綜合防治等方面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水平;基地共有25名工人,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和豐富的養殖、飼養管理經驗,近年來,通過對專業技術人員和農牧民的專業技能培訓,基本掌握了有機操作規程、畜種選育技術規程和家畜傳染病的防治、免疫接種技能。
有機牦牛繁育基地管理中心:河北鄉黃河村賽青溝建設有有機繁育管理中心,新建辦公室、實驗室、育種室、消毒室、展示廳、電教室等為一體功能齊全的綜合用房1200平方米;養殖展示區1600平方米、配種點400平方米、牦牛運動場3200平方米、抗災、補飼飼料庫房400平方米、鋼制圍欄1000米,配備育種、配種點設備、疫病防治儀器設備等29臺套;選育種公牛300頭,推廣凍精1萬支、選配母牛16000頭。
工作內容和方向:通過嚴格貫徹有機標準,基地各牧戶執行有機操作規程,通過畜牧獸醫工作站、各村畜牧養殖合作社及有機檢查員三級監控的方式進行有機監管。在純粹自然放養管理的基礎上,加大對省內外具備發展潛力、科技研發能力、資金投入能力的畜產品加工開發企業的銜接、采取“管理中心+基地+牧戶”等形式,爭取2年內與大企業建立投資合作。并通過申報有機認證和地理商標,打造有機牦牛肉及其副產品特色品牌,著力打好“有機牌”,拓展基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發展目標:把牦?;卮蛟斐蔀榱挤N牦牛繁育示范基地,按照規?;B殖、有機、標準化生產、產業化經營、品牌化銷售、市場化運作的標準要求,積極發揮基地·合作社的作用,通過合作社+基地+牧戶的運作模式,建成集養殖區、繁育區、展示區為一體、功能健全的標準化高原有機牦?;?。
建成有利于同德縣牧區草地畜牧業轉型,實現草地畜牧業生產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機基地。提高牦牛生產性能,能大幅度提高牧民收入,可逐步改變牧民傳統飼養觀念,實現牧區由傳統的數量型畜牧業向質量型畜牧業轉變,實現由落后封閉的畜牧業生產方式向現代畜牧業、生態畜牧業、有機畜牧業的轉型,有效遏制草地退化,從而真正實現全縣草地生態保護的目的。